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近年來,重慶、遼寧大連、廣東廣州等地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城市治理新方法,解決市民關心的實際問題,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細化與智能化水平。
關注細節
服務有溫度
各地積極推動城市治理從剛性管理向柔性服務轉變,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城市治理既顯力度、更顯溫度。
重慶市通過構建城市運行“生命體”指標體系,對水、電、氣等城市“生命線”進行實時監測;上線“數治窨井蓋”應用管理平臺,24小時守護群眾的“腳下安全”;為獨居老人配備“智慧手環”,提供健康監測與走失預警服務,從細節處傳遞城市關懷。
遼寧省大連市探索的柔性執法,展現了剛柔并濟的治理智慧。變“嚴罰式管控”為“容錯式引導”,在維護城市環境整潔有序的同時,為流動攤販留出生計空間,也讓市民享受到購買果蔬的便利,實現治理與民生的平衡。
技術賦能
城市會思考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各地積極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城市治理從被動處置向主動發現轉變。
重慶市整合鐵塔視聯網與無人機資源,構建起“天地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系統。在江津區,系統一旦識別到非法垂釣行為,無人機便會迅速出動,完成取證、警示等操作,執法效率顯著提升。
廣州市白云區的“智慧城管”系統將6萬余個城市部件納入CIM(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通過視頻監控與物聯感知設備實時感知城市運行狀態,實現AI自動識別、系統自動派單,讓問題處置從“被動等待”轉向“主動發現”。2024年,該區通過“無人機+AI”低空巡檢,查處違法建設4800余宗,智慧環衛收費系統繳費總額達4.52億元。
協同聯動
治理提效能
體制機制創新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各地通過打破條塊分割、推動力量下沉,構建起高效協同的治理新格局。
完善治理體系方面,重慶市率先建成全國首個“一體建設、三級貫通”的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主任”并設立首席數字官,組建專家委員會,從立法、規劃、標準等多維度完善治理體系。在“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中,13個部門協同聯動,治理效率提升60%。
社區治理方面,大連市聚焦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健全責任包抓、巡查服務等五項機制,推行“721”工作法,將70%力量下沉基層,實現“一街四管”的精細布局。
燃氣管理方面,天津市在燃氣安全治理中,構建部門、企業、街鎮、社區四方協同機制。網格員經過專業培訓成為安全宣傳的重要力量,推動居民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工程人員與網格員聯動入戶,推動老舊管網改造與智能感知設備同步安裝,筑牢城市安全防線。
從窨井蓋到燃氣管網,從獨居老人到流動攤販,城市治理正一步步貼近生活、回應關切。技術、機制與理念的持續迭代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5.10.21 記者 汪汀 陳斌 劉參昌 劉一心 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