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德華 吉林省政數局副局長
統建共用 推動“信易貸”工作落地落實
吉林省利用體制和機制的優勢,全面發揮信用大數據整合、開發、應用手段,線下發動,線上對接,簡化程序,精準服務,全面推進“信易貸”工作,持續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金融機構金融風險,不斷提高企業獲貸機率。
一是集中宣傳全面覆蓋。為擴大“信易貸”的知曉率和影響力,全省各地動員各級市場監管、工信、交通運輸等部門,組織行業商協會、電信運營商等各類組織,利用各級政府門戶網站、信用門戶網站、廣播電視媒體等手段,全方位、多渠道開展“信易貸”平臺宣傳推廣活動。
二是全方位動員。與市場監管部門合作,在新企業注冊階段和存續企業年報階段主動提示企業入駐“信易貸”平臺,引導企業發布融資需求。四平市結合“千行進千企”等活動,主動引導中小微企業入駐和發布融資需求。白城市政數局發動各類人員,采取“面對面講、手把手教”的方式,幫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冊入駐。全省各類“信易貸”平臺合計入駐金融機構363家,入駐企業超過316,000戶。
三是提供便捷精準撮合服務。吉林省秉承“統建共用”的思路,建設全國“信易貸”平臺吉林省分站,分級整合9個地方平臺,整合歸集金融產品759個;在平臺上實現融資需求同金融產品輪巡對接,一次需求多次匹配,線上對接線下服務。省“信易貸”平臺以多方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為支撐,保障政務數據流轉使用安全受控,以政務數據為基礎、企業經營數據為核心、第三方數據為補充,依金融機構需求為企業進行綜合信用評估,互認共用。省“信易貸”平臺同吉林銀行依托政府惠企政策和政府采購等特色數據打造了“吉政陽光貸”系列產品,實現了“企業在線申請、平臺智能匹配、銀行線上對接、政策及時兌現”的線上融資全流程辦理。
四是推廣典型經驗促進各地同步推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信易貸”工作,對四平市、白城市“信易貸”工作好的經驗做法給予肯定,并組織全省各地學習和借鑒。同時,省政府督查室也將“信易貸”工作落實情況列入重點督查內容。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發放“信易貸”約9000筆,授信金額495.71億元。
傅文軍 浙江省發改委財政金融處處長
凝聚合力 高效助推“信易貸”優質服務
浙江“信易貸”平臺(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為建設目標,按照“信息貫通、政策直達、專業運營、省市融合、創新普惠”的原則,以信用為基礎,以信息為載體,以高效信息共享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爭創優質信息服務示范平臺。平臺已覆蓋全省200家銀行機構、8739個業務網點、3.8萬名銀行工作人員,累計服務企業和個人客戶255萬次,交易量突破15,000億元。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平臺取得了以下幾方面成效:
高效率數據共享對接,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平臺依托省公共數據中心搭建金融主題庫,開發“一鍵查詢”信息共享服務,全流程支持貸前調查、授信審批、貸后管理等各個環節,支持銀行對大中型企業構建線上、線下結合得更加高效的信貸流程;對小微企業開發純線上、純信用貸款產品,實現手機端就可以提出貸款申請,真正體現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全覆蓋對接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平臺打破傳統的線下網點式和線上星點式金融服務模式,建立起覆蓋省、市、縣三級銀行放貸體系。疫情期間,緊急上線“抗疫專區”,開辟綠色通道,為企業復工復產解難題、解負擔,精準對接企業和個人客戶9.8萬家,直接完成授信超3700億元。其中,17.2%的客戶為首貸戶,90.0%的貸款3天內完成授信,93.3%的貸款為普惠型小微貸款,26.5%的貸款以純信用方式發放。
靈活應用建模工具,提升金融業務可得性。為更好加強對長尾客戶的金融服務,開發搭建建模平臺,支持銀行機構個性化開展科學建模,主動式目標搜尋和風險鎖定,實現金融服務精準制導。自試點以來,金融機構開發各類貸前、貸后模型和創新信貸產品1117款,特色產品有線上抵押貸、線上無還本續貸、科技積分貸、銀稅貸、云采貸等。
聚焦全流程授信支持,推進政務事項“一站辦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小微企業領域,“貴”除了資金成本,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等待貸款的時間過長。平臺實現了與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經信等54個部門業務系統的協同對接,在線獲得信貸或保險理賠過程中的政務服務。其中,不動產抵押登記在線辦理功能是全國最早實現全省全覆蓋的省份,目前已累計辦理業務163萬筆、涉及抵押貸款1.1萬億元,平均時長不足5個小時,在節約辦理時間的同時,也促進了異地抵押業務的開展。此外,依托業務協同辦理衍生開發自動化抵質押物預警信息推送和醫療票據核驗等功能,幫助銀行或保險公司消除虛假抵押、騙保等案件,金融業務辦理效率大大提速。
余文凱 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信用加碼 實現“信易貸”多維組合賦能
信用應用是當前信用工作的重要內容。上海市于2020年5月正式開通了上海“信易貸”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大力推廣“信易貸”模式,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一年來,在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推進惠企便民、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夯實數據基礎,強化信用數據增信。平臺通過對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和挖掘,對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幫助銀行更加全面、準確、快速判斷市場主體信用,建立銀企之間的信任,整合了市信用平臺50多億條公共信用數據,運用數據清單、行為清單、應用清單“三清單”目錄管理模式,開展數據治理和標簽管理,支持銀行信用畫像和風險防控,實現信用放貸、精準放貸、差別放貸。
匯聚金融機構,打造便捷信貸產品。平臺立足“信用、公益、便捷、安全”的基本定位,打造“信息共享+信用賦能+融資匹配+線下推廣+政策配套”的信用融資服務生態閉環,吸引金融機構入駐。圍繞“便企惠民”的宗旨,重點打造了“申信貸”“惠民貸”等純信用、純線上、秒批秒貸的熱門產品,為用戶提供“一鍵授信、一鍵放款”的便捷化融資服務。
打造多元載體,滿足多方個性需求。平臺圍繞“用戶好用、銀行管用、政府實用、市場有用”的服務理念,構建了“多角色、多渠道、多元化”系統框架,形成了集跨系統前端平臺、數據中臺、產品池、專業化服務模塊于一體,并與全國“信易貸”平臺雙向聯通的體系架構。
上線場景模塊,創新特色服務模式。平臺圍繞結合各區特點,行業特色,多措并舉,精準施貸。開通普陀、長寧、靜安、浦東、嘉定、徐匯等6個區示范平臺,開通漕河涇園區子版塊,逐步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科創型中小企業集聚的產業園區。
疊加扶持政策,實現多維組合賦能。平臺疊加擔保、貼息、專項資金等扶持政策,放大政策效應。疊加擔保支持,為信用好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擔保費率優惠支持,降低融資成本。疊加貼息支持,打造“新基建貸”,為符合產業導向、信用狀況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最高1.5%貼息優惠。疊加專項資金支持,打造區域專項資金扶持“白名單”,為獲取專項資金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更為便捷、優惠的融資支持。
開展宣傳活動,放大平臺示范效應。平臺持續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增加平臺顯示度,提升用戶體驗度,擴大“信易貸”成效。開展上海地鐵廣告宣傳月活動,覆蓋30多個熱門站點,并在1號、2號等“流量”線路上開通“信易貸”主題專列。開展“信易貸”“走進”系列活動,進園區、進樓宇、進社區、進商圈。
倪巍 廈門中小在線執行董事
七方面發力 全方位推進“信易貸”工作
福建省廈門市充分發揮信用在打通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從平臺建設、數據共享、風險共擔、場景創新、政策配套、保障機制、示范引領等七個方面,全方位推進“信易貸”工作,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優化提升平臺載體,實現“信易貸”創新資源集聚。以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示范平臺廈門站(以下簡稱“信易貸廈門站”)作為廈門市落實創新國家“信易貸”工作的重要載體,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充分挖掘信用數據價值,實現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降本增效”。上線“信易貸”廈門站2.0版本,優化一鍵在線測額、政策一鍵智能匹配、政務平臺聯動互認等功能,實現技術機構再升級和用戶體驗再提升。
加強數據共享,實現公共信用數據全周期賦能。廈門市在已歸集的63個部門、6.9億條公共信用信息數據的基礎上,印發實施“信易貸”廈門站首批信用信息目錄,歸集與企業經營密切相關、金融機構更加關注的社醫保等269個數據字段,依法依規向入駐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提供定制化、多樣式的數據服務,著力解決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充分問題,大幅提高融資撮合成功率。
探索多元增信,實現“信易貸”風險共擔。積極探索信易貸風險多元緩釋機制,有效解決銀行“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問題。設立“廈門市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截至目前,已為全市2541家中小微企業的3118筆、46億元純信用貸款提供增信服務;建立“信易貸”風險資金補償機制,已為小微企業的5.7萬筆、307億元的貸款提供支撐,累計代償24筆、679萬元。
創新應用場景,實現“信易貸”增量擴面。以應用為導向,積極創新垂直領域“信易貸”應用場景,推出稅務類“信易貸”,行業類“信易貸”(包括工程“信易貸”、港航“信易貸”、政采“信易貸”),政策類“信易貸”(包括科技“信易貸”、知識產權質押貸、復工助力貸和穩企信用貸),園區類“信易貸”等。
強化政策配套,實現“信易貸”提質增效。一是建立“白名單”制度;二是鼓勵第三方機構提供信用服務;三是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四是政策性融資擔保費率優惠支持;五是推動惠企金融政策協同,將應急還貸資金政策等各類惠企金融政策部署到信易貸廈門站。
建立聯動機制,保障“信易貸”有序推進。建立市領導掛帥、市發改委牽頭、多部門參與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重點研究推動“信易貸”工作中數據共享等事項快速落地。在政務服務大廳等多渠道、全方位推廣“信易貸”產品。
發揮示范引領,推動“信易貸”全國落地。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示范平臺為全國各地城市提供平臺建設與運營服務支撐,目前已打造“廈門站”“濟南站”等優秀站點。
劉青 威海市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四方聯動 探索創新本地特色平臺
2019年,山東省威海市啟動了本地化“信易貸”平臺“信財銀保”的建設工作。“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主要面向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銀行及擔保公司)和企業三類用戶。顧名思義,“信財銀保”由四個部分組成。“信”是指信用等級評定;“財”是指財政資金增信;“銀”是指銀行定制產品;“保”是指擔保分擔風險,四方聯動,風險共擔,有效破解了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引導金融機構為誠信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信用貸款和應急轉貸等服務。
為配合開展“信易貸”工作,威海市多次召開“信易貸”工作座談會,先后與22家金融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開發建立了“信易貸”評價模型,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對申貸企業資產、納稅、社保、信用等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匯集、整合、分析,積極推進信用評價與銀行風控對接,搭建起由66個指標組成的信用評價模型,全面涵蓋了銀行現有的風控指標,不僅實現了信用評價與銀行模型的有效對接,而且由于指標更全面,評價結果比銀行的風控評價更可靠,參與合作的銀行全部認可信用評價結果。目前,已對全市約11萬家企業全面開展了信用評價,并按信用等級劃分為優秀、較好、一般、不誠信四檔。同時建立信用評價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更新相關指標數據,動態調整評價結果。 
威海市統籌整合財政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各項資金、政策,設立規模5億元的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有的地方叫風險緩釋基金),并出臺《威海市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提供政策保障。信?;鸶鶕髽I信用等級,通過風險補償、融資增信等方式,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融資成本、放寬信貸條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入駐平臺,創新建立了三個超市:線上金融超市、涉企政策超市、政府性基金超市。
截至目前,“信財銀保”平臺已實際發放融資貸款63億元,通過全國信易貸服務示范平臺發放信用貸款280多億元。以信用為基礎,以風險分擔為支撐的“信財銀保”聯動機制,促進政府“有為”、銀行“愿為”、企業“善為”,形成了三方共贏的良好格局。
對企業而言,能夠方便地獲得低成本融資。信用貸款免抵押,可以讓“囊中羞澀”的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對銀行而言,能夠安全地拓展企業融資業務。平臺的建立使商業銀行獲取企業數據的真實性更有保證,且能在企業授權后一次性了解其多方面信息,銀行心里有底,放貸也就更放心了。對政府而言,能夠更加精準地優化營商環境。通過“信財銀保”聯動,讓信用有“價”真正變成了現實,從而引導更多企業珍惜信用、主動修復信用,有利于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周金星 延邊州副州長
誠信為本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近年來,在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務數字局的大力支持下,延邊州圍繞“誠信、簡易、放心貸”主題,加強信用信息共享,用好“信易貸”平臺,加大對守信主體融資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吸納金融機構共57家,金融產品數量227個,注冊企業56,029家,平臺放款2108筆、70.37億元。
先行啟動,率先搭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云平臺”。2017年9月,延邊州自主建成“延邊州融資服務平臺”,為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提供線上+線下、標準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實現融資機制規范化、政銀企對接信息化、融資服務一體化、金融機構流程實時對接化,有效化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等問題。2020年9月,順利與全國“信易貸”平臺對接,在平臺上豐富各類信用服務,提供“信易貸”創新產品,切實滿足企業多場景、個性化的資金需求。
功能聯動,全力構筑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新通道”。依托“吉林祥云”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整合公共事業等領域信用信息,持續開發六大功能,讓中小微企業申貸更方便、獲貸更快捷,讓金融機構服務更深入、成本更可控,讓政府部門督導更精準、管理更有效。
政策推動,豐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工具箱”。延邊州著眼于建章立制,大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標4大領域40項指標持續發力。一是健全考評機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對“信易貸”工作賦予一定的權重,建立專項評價機制。制定《延邊州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考評辦法和實施細則》,實行定期通報和考核激勵,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完善獎懲機制。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年度工作要點、出臺“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措施”等,推動企業信用由無形價值轉化為有形資產,有效提升“信易貸”放款額度。三是建立協調機制。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金融機構共享信用信息的機制,協調解決各部門與金融機構在工作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協同推進“信易貸”工作切實落地。
多元驅動,合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政銀企“對接會”。建立多方協調聯動機制,與金融機構、商會協會、宣傳媒體有效互動,極大地提升了平臺知曉率,實現政銀企對接常態化、長效化。一是宣傳推介。在全州銀行網點發放“信易貸”宣傳單、播放宣傳標語,在各級媒體網站宣傳典型案例,利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解答問題600余次,不斷擴大“信易貸”的社會影響力。二是培訓推廣。指導金融機構入駐平臺,發布金融產品,赴縣(市)開展培訓,幫助企業入駐平臺、發布融資需求。利用“誠信萬里行”主題活動,大力宣傳推廣“信易貸”。三是窗口服務。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了信用綜合服務區,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幫助企業入駐平臺、選擇產品,最短實現15分鐘放款。四是跨區聯動。與省會城市(長春市)簽訂“信易+”守信激勵跨城互認協議,在社會信用信息互通、“信易+”場景應用等方面開展合作,為兩地誠信市民和誠信企業在旅游、審批、監管等場景中提供更多便利。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對“信易貸”工作感悟頗深,并賦予了“誠信、簡易、放心貸”的內涵:誠信,即為企業授信,夯實信用融資基礎;簡易,即簡化申貸流程,提高貸款時效;放心貸,即讓金融機構貸款放心、企業用貸舒心、政府監管省心。下一步,延邊州將以“信易貸”工作為突破口,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動企業增信工作,持續做好平臺建設和推廣,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最后一公里”。